1.数字化印模技术
对游离端牙列缺损以及牙列缺失患者而言,功能性印模的制取对于义齿修复效果以及远期口颌健康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口内扫描技术无法直接获取功能性印模的问题,需要结合传统或者采用创新的技术实现功能状态下的数字化印模。吴江等在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患者,通过“传统方法+数字方法”,进行了数字化修正/功能性印模的应用研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实现了修正/功能性印模的数字化快速构建,并开展了相关软件的研究。
2.数字化设计技术
鉴于现有数字化设计方面的不足,未来的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设计软件可尝试通过结合大数据技术,开发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特点的辅助设计软件。即医生通过在软件界面输入患者相应的口腔余留牙条件、黏膜和结构特征,软件结合大数据分析,自动给出多个设计方案;确定后的设计方案直接转换为三维可摘局部义齿支架文件。
3.数字化制造技术
无论是减材制造还是增材制造都存在各自的不足,而基于增-减材理念的复合技术为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的自动化快速制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但也存在着美学区修复以及复诊重衬较难的问题。这些都要从数字化设计方法、材料更新以及设备上进行创新。此外,现有设备都过于庞大,虽然也有金属类口腔专用数字化加工设备投入市场,但未来小型化、椅旁化必将是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制作设备的发展方向。
4.数字化颌位关系的记录与转移
随着CBCT的逐渐普及与精度的提高,下颌运动数据不仅仅局限于匹配虚拟牙合架,模拟动态接触,还可进一步将口扫数据、上下颌骨重建数据及下颌运动数据相匹配,通过软件精准实现具有个性化咬合特点的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的制作。
综上,和传统方法相比,数字化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的印模制取、数字化设计和制造中显示了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新的理念、新的材料和新型加工方式的不断出现,数字化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修复中也将呈现出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为医患双方带来更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