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齿就是人们常说的“假牙”。就像把“假腿”、“假肢”称为“义肢”一样,“义齿”的意思就是指为人类尽“义务”的牙齿。医学上是对上、下颌牙部分或全部牙齿缺失后制作的修复体的总称。义齿分为可摘与固定两种。固定义齿(俗称“固定假牙”)是不能由患者自己取戴的,而可摘义齿(俗称“活动假牙”)可以由患者方便地取戴。我国的义齿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以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我国最早一批义齿加工企业都出现在南方沿海地区,经过20 多年的发展,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产业规模,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在我国口腔医疗需求不断增长的刺激下,我国北方义齿加工产业逐步发展起来,但在产业集群、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生产管理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积累和提升。
义齿原料生产工艺比较复杂,且各种原料的强度、韧度、纯度及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标准和要求。高技术的生产壁垒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质量差异决定了义齿加工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的选择。就目前来说,我国义齿原材料多为国外进口,本土生产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市场集中度高。2018年中国前十大义齿生产加工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总计不超过20%。由于义齿种类繁多,生产技术复杂,难以出现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企业,其次因其定制化的特性,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的扩张速度。
我国口腔医疗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基础较薄弱。在上游配套义齿材料、模具制作、设计软件研发领域与境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产品的加工技术、客户对产品的认知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在中低端市场,境内需求的增长和跨国公司的生产转移培育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义齿加工企业;但是在高端义齿市场,我国的研发设计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上游高端材料、软件、加工设备仍然主要依赖于进口。
从全球范围来看,欧美和韩国的种植系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2018年全球种植体市场中,瑞士的士卓曼、韩国的登腾和Danaher分别占25%、20%和19%,前三大巨头合计占比64%。接下来分别是美国的登士柏、HenrySchein、韩国的Osstem、美国的ZimmerBiomet,前七大公司占据了全球市场97%的份额。
近年来,我国义齿市场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我国义齿市场整体规模从2011年的37.8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84.3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达11.73%。同时我国进出口体量都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出口义齿金额从2010年的7814万美元到2019年的35968万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6.49%;进口义齿金额从2008年的253万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5657万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32.64%。
随着口腔材料学不断发展,新的材料不断出现,进而替代传统的材料。目前,全瓷材料在很多场景替代了传统的金属、金属烤瓷材料,给患者更好的美学体验,也获得了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等。随着全瓷材料强度的增加,粘接力的增强,义齿边缘可以做得更薄,进而出现了部分贴面等新的修复方式。同时,材料强度的增加、边缘密合度的提高也使得微创修复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