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中国国内关于3D打印的政策相继推出。2015年3月,三部委发布《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3D打印产业迎来首份国家级专项发展推进政策。自此,3D打印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分别从产业体系、技术创新与行业标准等方面对3D打印产业逐步进行政策推动与规范。
1.国家层面3D打印行业政策:
自2012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3D打印行业的发展政策,其内容涉及3D打印产业化、发展目标、应用范围、技术创新、标准规范等多方面。2021年6月开始,3D打印行业标准已被纳入国家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国务院于2016年6月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关于支持研发健康医疗相关的人工智能、生物三维打印技术、医用机器人、大型医疗设备、健康和康复辅助器械、可穿戴设备及相关微型传感器件。
科技部、发改委等五个部门于2020年1月发布《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中提到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网络协同制造、3d打印和激光制造等重大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2.《“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3D打印是智能制造相关产业中其中一项重要的发展产业。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十四五”期间,智能制造的推进需以工艺、装备为核心,2021年12月,工信部、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3D打印相关重点任务。
3.各省市3D打印行业政策汇总
3D打印行业发展至今,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吉林省、湖南省等明确提出来有关3D打印的发展战略,包括鼓励平台企业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将3D打印技术充分应用于电商领域、长视频领域、医疗领域等。而其他省份仍然则仍然以人工智能或大模型技术发展作为立足点,为3D打印的发展打下技术基础。
北京市2021年8月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中重点指出前沿材料领域重点突破石墨烯等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3d打印材料(增材制造材料)、超导材料、液态金属、智能仿生材料等方向,创新环保材料制备工艺,培养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江苏省在2023年3月发布了《关于推动战路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增材制造、智能测控装备、高端工程机械等产业,聚焦高效、精密可靠性和精度保持等性能,加强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和技术装备研发,提升基础智能装备和仪器设备自主化水平,畅通战略产品研制、示范应用推广、产业提质升级链条。
湖南省在2021年11月发布《湖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强调支持企业应用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自动检测与装配装备、自动加工单元等智能化生产设备、自动化承台生产线等进行改造升级,支持智能制造关链技术装备和核心软件推产应用,不断提升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
河南省2022年7月发布《河南省加快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行动计划(2022-2025年)》指出重点发展 3D 打印专用钛合金、铝合金、高温合金等金属粉末高性能稳定性光敏树脂、粘结剂、催化剂、工程塑料与弹性体碳化硅、氮化硅等陶瓷粉末、片材;研究金属球形粉末、纳米改性球形粉体等材料成形与制备技术,加快培育郑州、洛阳、济源等地增材制造材料产业。
4.各省市3D打印行业发展目标概览
“十四五”期间,中国增材制造重要性再上台阶,被列为重点任务,规划中强调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国主要省份也提出了3D打印行业的发展目标,各省市在3D打印行业上游材料、中游设备服务、下游应用领域等方面做出了规划。